——建築師阪茂
1957年出生於東京的坂茂,是當今國際知名的建築師,並於2014年榮獲建築界最高榮譽——普立茲克(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)建築獎的殊榮。主辦該獎的凱悅基金會讚譽他「以同樣富有創造力且深具設計性的手法,廣泛運用於人道主義事業」。
從盧安達到神戶,紙管建築的啟程
1994年,非洲盧安達爆發內戰,引發大規模難民潮,逾200萬人流離失所,被迫逃往鄰近國家。翌年,阪茂受聘為聯合國難民署(UNHCR)顧問,親赴盧安達,指導難民用紙管搭建避難所。


阪茂親赴盧安達指導難民搭建避難所,以紙管作為避難所的支撐材。(照片提供/阪茂)
阪神地震發生後,阪茂從報導中得知神戶市長田區有很多越南籍難民處境艱辛。他與鷹取教會合作,設計「紙的小木屋」作為越南籍災民的臨時住宅。建材選用啤酒箱裝填沙袋作為地基,並使用直徑108公厘、厚度4公厘的紙管搭建牆面,屋頂則採用帆布帳篷。
而他為鷹取教會所設計的紙教堂Paper Dome,更成為他實踐建築師社會責任的重要代表作。他曾表示:「Paper Dome引導我實踐身為建築師的使命,幫助我找到應該做的事。」

(照片提供/神田裕神父)

(照片提供/神田裕神父)

建築人道使者
阪神地震的經驗,開啟了他投身人道救援建築的道路。此後,1999年土耳其地震、2001年的印度地震、2004年南亞海嘯後的斯里蘭卡與日本新潟地震、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(311大地震)及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等災難現場,都可以看到他投入重建的身影。而這一切的起點,正是「紙教堂 Paper Dome」。
2014年,坂茂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,在獲獎感言中,他說:「建築師必須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,幫助災民。即使是臨時住宅,也應該是舒適美觀。」2017年,他成為首位榮獲「德雷莎修女社會正義獎(Mother Teresa Memorial Award for Social Justice)」的建築師,在此之前曾獲此殊榮的是巴基斯坦女童教育倡議者馬拉拉(Malala Yousafzai)及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。評審團給予他極高評價,認為坂茂透過建築的力量,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。 *


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遭震毀,阪茂以104根直徑60公分、長16.5公尺的紙管作為樑柱,設計臨時教堂提供會眾集會。(攝影/廖嘉展)